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合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 录

前 言4

第一章 总论6

第一节区域自然环境概况6

第二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9

第二章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13

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13

第二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25

第三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7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29

第一节指导思想29

第二节基本原则29

第三节主要目标30

第四章 重点任务33

第一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33

第二节推进碳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36

第三节深化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39

第四节加快水环境治理,稳步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44

第五节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48

第六节加快生态修复和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55

第七节加强风险防范,严守环境安全底线59

第八节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治理水平63

第九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文明意识67

第五章 重大工程68

第六章 保障措施76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76

第二节保障资金投入76

第三节推进公众参与77

第四节强化考核评估77

第五节加大宣传教育78

第六节强化技术支撑78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也是巩固污染治理成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进生态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时期,更是合阳县深入实施“一区一地县”发展战略和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合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揽,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统筹协调机制,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立足合阳县地处黄河流域核心区位,全面加强黄河流域合阳段生态保护,集中打造黄河西岸生态走廊、黄河沿线文化长廊两条廊道,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努力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

《合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国家和省、市确定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立足全县实际,聚焦全县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陕政办发〔2021〕25号)、《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渭政办发〔2022〕20号)和《合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合政发〔2021〕15号)、等文件编制,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系统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风险防范、大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

合阳县古称“有莘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黄河西岸,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西隔大峪河与澄城县相连,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黄龙县、韩城市接壤,位于东经109°58′33″~110°27′00″和北纬34°59′~35°26′之间,南北长41.8公里,东西宽约35.6公里,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距省会西安市180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渭南市120公里。全县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1万。

二、地形地貌

合阳县呈阶梯状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抬升,海拔高程在342~1543.8m之间,地貌类型依次为黄河河谷阶地、黄土台塬(一级、二级、三级)和低中山(包括北部山前洪积裙区)。区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大峪河沟、金水沟、徐水沟、太枣沟四条大沟从西北至东南斜穿而过,将全县切割成高低不等,大小不同,原沟相间的四块倾斜台塬,沟壑密度0.83km/km2,素有“一滩二沟七分塬”之称。

三、水文地质

合阳县水系均系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及黄河一级支流的金水、徐水、太枣河、大峪河四条河流。全县地下水分为松散沉积层孔隙水及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3种产状类型,12个含水岩组。水文地质和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因素影响和控制,形成四个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分区。即:北部山前洪积裙富水区、中部黄土二级塬松散沉积层孔隙及基岩裂隙水区、中部黄土一级塬松散沉积层孔隙水区、东部黄河阶地松散沉积层和“380”奥灰岩溶水富水区。

四、气候特征

合阳县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其具有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干湿季分明,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20.1℃,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总辐射量为130.7×4.2×10J/cm2,其中春夏季辐射量占全年的62.4%,秋季迅速下降,冬季最小。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力可达10级,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年日照时数2858.8小时,≥0℃积温4091.8℃,≥10℃积温3498.3℃-4440℃,无霜期197天。县境多年平均降雨量528.2mm,由东南向西北增多,年际变化大,最高年降水达881.4mm,最少年仅322.1mm,同时降水在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占全年降水的56.8%,雨量不足,干旱严重,夏秋季多有暴雨间有冰雹等灾害天气出现。

五、河流水系及水资源

合阳县水系均系黄河水系,黄河流经合阳县东部边界,过境流程42.0km,据黄河龙门水文站1955~1995年资料统计,龙门站多年平均径流量386亿m3,最大流量2.1万m3/s,枯水流量53.2m3/s,其特点是7~9月份径流量较大。境内其他四条支流包括金水河、徐水河、太枣河、大峪河,四条河流均出自县西北部黄龙山地,其常流量分别为0.15m3/s、0.35m3/s、0.03m3/s和0.3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664万m3,平均径流深34.7mm。

合阳县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991.6万m3。一是地表水资源。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4664万m3/年,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972万m3。二是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6347万m3,年可开采利用量为1895.6万m3/年。另外,奥灰岩溶水储量11.789亿立方米,全县“380”井年用水量约为1836万m3。关中东雷抽黄工程分配到合阳县的水资源利用量为6288万m3,包括合阳东雷、新民、高北三个系统。

合阳县地表水自北而南逐渐减少,北部沿山的高产流区,年径流深达75~100毫米,而南部仅为25毫米,南北相差50~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4.8毫米,与渭南地区比相差63.6毫米。合阳县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4664万m3/年,年离差系数值在0.48~0.51之间。地表水资源极贫,每亩耕地占有水量仅41.1m3,比渭南地区平均少91.9m3

六、土地资源及土壤类型

截止2020年,合阳县土地总面积197.58万亩,其中耕地104.26万亩,园地24.27万亩,林地7.93万亩,草地25.0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51万亩,交通用地5.1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43万亩,其他土地5.00万亩。

合阳县土壤成土母质多为黄土性物质。据土壤普查资料,可分为9个土类,13个亚类,22个土属,41个土种。一般厚度50~100cm,质地疏松,抗侵蚀力弱。耕地土壤:主要可分为塿土、半塿土、绵土、姜石土、沙土、盐碱土等六个类型,其中以塿土、半塿土、绵土为主,占耕地面积95%以上;林地土壤:山地以碳酸盐褐色土为主,沟壑主要是红塿土、姜石土,滩地是沙土和盐碱土。由于地形复杂,地面植被较少,致使土壤侵蚀严重,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第二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以追赶超越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扣“六稳”“六保”工作重点,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97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2.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8.98亿元,下降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增速排名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88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排名全市第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亿元,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同比增长1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22亿元,同比下降12.0%,增速排名全市第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605元和13321元,分别增长4.6%和7.7%。

(一)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共实施县级重点建设项目5大类100个,年度计划投资115亿元,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其中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59亿元,完成投资5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0%。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亿元,完成投资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凤凰路小学、秦晋大酒店、金桥煤炭资源整合、中资国业生物科技等50个项目竣工投用。342国道、第二人民医院、四期标准化厂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50个项目达到序时进度。项目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全年招商引资签订合同项目31个,到位资金72亿元,增长11%。争取国家各类无偿资金10.6亿元,使用企业债券2.52亿元,落实政府专项债券1.19亿元。

(二)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现代农业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年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建成产业扶贫园区、家庭农场51个。恒源林牧万头牛场、石羊50万头生猪“云养殖”、新希望30万头生猪二期进展顺利,金峪现代农业园区、渭北葡萄产业园、丰阜现代农业园区建成投用。“合阳红提”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实现“832平台”和110个消费扶贫“三专”购销扶贫产品3.79亿元。产业扶贫园达到230个、光伏电站21个,1133户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入住,3182户危房户住上安全房,2095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104个贫困村(社区)全部退出,26966户97182人全部脱贫,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三)工业经济稳健增长,新兴产业逐步显现。

“双千战略”初显成效。全县煤炭设计产能达到615万吨、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兆瓦。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陕西飞磁电子科技一期、中资国业生物科技项目二期建成投产,经开区四期标准化厂房主体即将竣工。以风动工具、飞磁科技、瑞强众联等为主的轻工制造,以中资国业生物科技、雨阳富硒小米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逐步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6亿元,增长14.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四)三产旅游发展壮大,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县和洽川5A级景区创建步伐,沿黄公路游客服务区建成投用,县城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福源民宿村等项目顺利推进。南社秋千谷、山水岔峪跻身3A级景区行列。九龙欢乐消费季、第三届旅游文化季、全国葡萄文化发展论坛、伊尹祭拜、农民丰收红提葡萄节、电商扶贫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伊尹故里·诗经合阳”文化旅游品牌更具影响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36家。

(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7万人,土地路、商南路、市场路、建设西路4条断头路建成通车。九龙大道、老城区绿地生态提升工程全面建成。高标准打造43公里黄河西岸生态走廊,实施黄河西岸生态修复工程32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90万余株。合美矿业大峪河采石厂南采区矿山恢复治理项目有序推进。金水河生态公园开园迎客,国考徐水河小曹河断面稳定达标,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建成功。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持续推进。污染减排、水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金水沟流域生态修复等全面落实,水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洽川供排水一体化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0天,首次完成了市上下达考核任务,综合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更加坚实。

凤凰路小学、少年宫、恒大幼儿园、司法业务用房建成投用,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注水运行,合凤高速、342国道、第二人民医院、秦晋大酒店、第二污水处理厂、少年宫、健康产业园老年养护院等项目进展顺利。西安—合阳复兴号动车组开通运行。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9.78%,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陕西省第二届妇女运动会、市级体育赛事等全民健身、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红十字、老龄、统计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省委巡视、“以案促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渗井治理等问题有效整改。在全市率先将“12345”便民服务热线接入县级平台,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便民服务“最多跑一次”赢得群众点赞。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提升,全面推进9大类121项改革任务。安全信访得到加强,扫黑除恶纵深推进,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二章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合阳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和追赶超越为主线,紧紧围绕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以治污降霾、污染减排、河湖综合整治、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为抓手,以改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减排为目标,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狠抓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和修复,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县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下降,污染治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稳步提升,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环境空气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止2020年末,合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其中:优41天,良249天),优良率79.2%。优良天数全市排名第2。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4.34,空气质量较“十三五”初期得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全市排名第3,关中69县(区)第18名。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到2020年年底,境内市控断面金水沟裕西、国控断面徐水河小曹河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Ⅳ和Ⅲ类考核要求。

2020年,对境内徐水沟系、金水沟系2条河流6个县控断面按照我县水域功能标准进行评价,监测结果显示,6个断面中,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有5个,分别为五八水库、桥头河、秦家河、白家河、朴鲁沟,占总断面的83.3%;Ⅳ类水质断面1个,为大桥下断面,占总断面的16.7%,均满足水域功能质量标准。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地表水质量有所提升。

(三)饮用水水源水质

根据2020年一至四季度对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8个“万人千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及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并优于Ⅲ类。

(四)声环境质量

2020年,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显示,合阳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评的结果为好,功能区噪声存在超标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控,确保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五)土壤环境质量

围绕省市土壤污染治理目标任务要求,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划定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1044452.3亩。“十三五”期间县域内无受污染地块。

(六)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2018年1月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命名合阳为省级环保模范县。

二、污染治理深入推进

(一)铁腕治霾工作扎实开展

“十三五”期间,合阳县根据省市铁腕治霾工作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制定并印发了一系列部署督办文件,对各项指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全面扎实推进治污降霾工作。

(1)全力推进散煤治理。建成了配煤点20个。开展散煤煤质检查,取缔违规售煤点134户,搬离禁燃区散煤经营28户,注销非法散煤户15户,抽检洁净煤111批次,查处不合格12批次。积极推进“双替代”,全县66597户全部按时完成改造任务。拆除燃煤锅炉297台,改建燃气锅炉149台。农村44930户和县城175个小区49311户智能电表改造全部完成。

(2)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严格以“6个100%”管控建筑扬尘,63家建筑工地、6家商砼企业和1家砂浆搅拌站已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联网,建成封闭堆场3家。成立渣土车运营公司5家,25辆渣土车全部实现定位。常态化治理道路扬尘,机械化清扫率达75%以上。

(3)实施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全县共计436家饮食企业门店均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和使用环保型炉具并安装了在线油烟检测设备,其中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7家;划定了露天烧烤经营区2家,共52个摊位,经营商户全部使用环保型炉具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

(4)深化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全县36家加油站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市上验收。

(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6家企业完成重点行业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料替代,44家企业实施“一厂一策”精细化管控。

(6)加快黄标车淘汰和拆解工作。已完成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淘汰国Ⅲ及以下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896辆,淘汰老旧燃气车62辆。机动车尾气检测率和环保标识发放率达到90%以上。实施环保检测车辆68994辆,复检车辆2704辆。

(二)水污染治理持续加强

(1)重点流域水质达标治理。一是强化“河湖长制”的落实,落实了6名县级河湖长、5名县级河湖警长、24名镇级河湖长以及107名村级河长、160名村级湖长。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乱占问题1处、乱建问题1处、乱堆问题3处,已全部整改完毕。加强河道巡查,累计出动车辆220余辆次,巡查和清理工作人员900余人次,共打捞清理河道垃圾30余吨。二是完成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16个黄河干流入河排口完成“一口一策”建档工作。组织完成金水河入黄排口、徐水河入黄排口、东雷抽黄一级站退水口和沉沙池排口整治提升工作。三是强化重点污染源日常执法检查。加大合阳水星污水处理厂、合阳金桥煤炭公司、澄合合阳煤炭开发公司、合阳县城垃圾卫生填埋场、澄合山阳煤矿等沿河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设施运行正常,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合阳县润喜甘贤加油站油罐改造的方案》(合商发〔2017〕14号),召开了地下油罐改造工作动员会,对全县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商务、环保、安监、消防等部门实行包联负责,强化督办,完成41家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任务,完成率100%。

(3)禁养区划定和整治情况。制定了《合阳县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方案》(合政办发〔2017〕55号)和《合阳县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整治方案》(合政办发〔2017〕186号)文件。制定了《合阳县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突击月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合办字〔2017〕155号),禁养区内10家养殖场已全部关停到位,完成率100%。

(4)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委托陕西浦安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城市建成区内的黑臭水体进行了预评估,经评估,县域内无黑臭水体,已在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

(5)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完成8个万人千吨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和技术报告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和省生态环境厅批准。组织开展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印发了《合阳县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合政办发〔2020〕115号)文件,逐问题提出整治措施,分解下达至各相关镇街和水务局。按照新划定的保护区技术要求,定国地表水水源地、红旗水库、秦城供水水源地、黑池镇供水工程、黑池马家庄供水工程、路井岱堡供水工程、路井供水工程和百良供水工程全部按要求设置了警示标志、围墙和围栏,有专人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监测和公示工作,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5日前将水源地水质、出厂水质和用户龙头水质监测数据在县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

(6)污染减排目标。十三五以来,合阳县狠抓污染减排指标的落实,逐年度制定了《合阳县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明确了减排项目和指标任务。经统计,十三五期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587.37吨,削减氨氮68.6吨,削减二氧化硫66.88吨,削减氮氧化物54.76吨,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削减11%,氨氮削减11%,二氧化硫削减25%,氮氧化物削减25%的减排指标任务。

(三)固体废物处置不断规范。

分年度制定了《合阳县关于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合阳县“清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全县固体废物监管和“清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1)严管涉废企业。按照《固废法》规定,加强涉废企业的执法检查,并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名录库。一是全县6家煤炭企业分别将煤矸石运销给电厂和相关利用企业,煤矸石实现100%综合利用;二是园区12家涉废企业分别完善并建立了危废管理制度,确保危废按要求全部移交处置单位。三是合阳水星污水处理厂安装完成污泥板框压滤机,使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降低至60%以下,产生的污泥全部拉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同时督促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污染处置台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污泥有效、规范处理处置。

(2)规范生活垃圾。一是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落实23辆小型垃圾收集车清运垃圾全覆盖,主要街道每天6次清运,城外每天3次定时清运。建设垃圾中转站7座,压缩车2辆,每天定时清运4次,每天收集填埋垃圾量60多吨。三是开展餐厨垃圾处置工作,落实收集车辆对城区餐厨垃圾实现集中收集,经干湿分离后拉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

(3)加大医废监管。建立了医疗废物在线监管APP平台,实现了医废数据全过程监控,同时落实3家公立医院、8家民营医院、20家乡镇卫生院、49家个体诊所执法监督全覆盖。督促与优艺国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签订了《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废物合同》,严格落实《医废转运三联单》制度,

(4)畜禽粪便资源化。全县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共78家,我县严格按照《固废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强化督办,加强管理,规模化养殖场均建立了粪污堆放处置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粪污基本实现综合利用。

(5)强化汽修危废。我县共有汽车修理企业226家,其中涉及废机油、过滤棉、废活性炭等危废共163家,其中包括设置烤漆房40家,我县严格落实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督促涉废汽修企业与渭南市合力鑫环保有限公司签订危废处置合同,各企业均按规定完成危险废物的收集转移,实现危废的安全处置。

(四)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按照中省市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土十条”各项要求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印发了《合阳县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合阳县土壤污染防治各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为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县委编办、考核办、网信办和发改、教育、工信、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2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联络员制度,并坚持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增强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部门间的协作配合。2020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巩固县域土壤污染防治成效,保持无污染地块的良好态势,经合阳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各部门、各镇办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学习,明确各自职能职责,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履行好各自职责,合阳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将《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18个部门的牵头责任和参与责任进行了整理明确,为履职尽责和考评考核、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围绕省市土壤污染治理目标任务要求,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划定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1044452.3亩。印发了《合阳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夯实各级各部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严控涉及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方面的监督管理。在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征用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对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一律不进入用地程序,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县域内无受污染地块。

三、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明显提升

(一)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取得实效

对8处历史遗留露天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治理,完成采石矿山治理试点工程3处(合阳县城关镇南百坂建材厂部分工业广场、合阳县江峰石厂高陡边坡、合美矿业有限公司大峪河采石厂南采区),治理面积209.53亩。申东砂场、南顺砂场、王村砂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完成治理面积222公顷,被树为全省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示范案例。

(二)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自然保护区常态化管理机制得到健全,生态环境督察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夏阳瀵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区整改,古有莘国文化苑环境问题整改方案通过省级评审,清退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农业生产活动309亩,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采砂行为2起、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6人,保障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安全。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围绕“生态美乡村”,以创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为引领,制定印发了《合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合政办发[2020]138号),《合阳县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实施管理细则》(合办字[2019]26号),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改厕7.6万户,村级无害化公厕104座;建设镇村级垃圾填埋场11个,取缔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6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4个及其配套管网340公里,县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92个,有效管控村123个,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和有效管控率显著提升。

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稳步提高

出台了合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了《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合阳分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更新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完善了《合阳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通过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了预警、应对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保障了公众身体健康,促进了社会和谐。召开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推进会,有效地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和机制。组织开展了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使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程序,使企业员工对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流程、操作管控有了进一步了解,提高了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指挥水平,提升了实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五、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一)环境监测

不断提升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配备了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按照标准化建设实验室要求,改造监测站化验室,招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合阳县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达到西部地区三级站标准。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已具备了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三大类41项监测能力,拥有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噪声仪等环保仪器设备90台(件);增设了九龙空气自动监测站、坊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加强合阳县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及时发布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环境监察

“十三五””期间共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建设项目、涉气企业VOCs检查、工业炉窑检查、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改造检查、中省市生态环保督查、环境安全隐患检查、生活污水处理检查等20余项专项活动,出动执法人员5200人次、执法车辆1780余车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2000余台,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61余起,共处罚款815.6万元,其中四个配套办法执行按日连续计罚5起,实施查封扣押25起,实施限产停产5起,移送行政拘留处罚案件2起。

共受理各类环境投诉654起,结案率达100%,对所有环境违法案件都能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按照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规定,组织专人对县城企业排污许可证和环评总量交易的企业进行全面认真统计,共统计出19家,需要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的企业有17家。2017年来共收缴排污权有偿使用费65余万元,2020年该项工作已移交至税务部门征收。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扎实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夯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细节,划清红线,持续对标对表,建立问题清单,逐项动态销号,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整改问题按期清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境监测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强化措施整改,对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的信访件,开展重点问题“回头看”,严防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集中发力、各个击破,补齐短板弱项,加强密切沟通,协同作战,高效整改,做到既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又紧密协调、无缝衔接,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省级环保模范县成功创建

2015年6月,合阳县启动了以蓝天、碧水、宁静、洁净安全、绿色生态、饮用水源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保能力建设八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省级环保模范县创建工作,2015年12月,合阳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通过现场调研,2016年3月,合阳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通过技术鉴定。2016年4月,合阳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通过技术评估,2016年8月,合阳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通过了考核验收,2018年1月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命名合阳为省级环保模范县。

第二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合阳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状况呈良好态势,但对标中、省、市要求和目前的形势,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辖区流域改善水环境质量总体任务仍然艰巨,金水沟裕西断面水质月均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非法偷排直排现象时有发生。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等问题依旧存在,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时有发生,近年臭氧年均浓度有抬升趋势,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区域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十三五”以来,合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镇污水排放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镇村污水处理设施未达到全覆盖,配套管网不完善、截污纳管不到位、处理能力不足等情况依然存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设施、畜禽养殖粪便处理设施等污染防治基础设施还未全面普及,全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多欠账。

三、低碳发展结构尚未形成。煤炭控制、清洁能源替代等能源结构优化力度还不够,绿色建设、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低碳生活体系还未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还不足,仍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的提升。

四、环保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在管理体制上,“十三五”时期,县级环保部门作为受市县双重领导,双重管理体制利弊同存,全县环保队伍体系较为单一,人员编制较少,工作压力较大,执法力量仍然短缺,监测能力仍待提升,专业人员占比依旧很低,人员、编制数量与所承担的工作量不匹配。不利于全面开展工作

五、环保理念宣传不够深入。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群众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低,了解环保、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参与方式多停留在投诉举报方面,以自身行动落实环境保护义务或直接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公众较少,环保理念宣传仍需加强。

第三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启动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首个五年规划,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战略意义。

一、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也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实现新突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机遇期。一是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特殊时空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实施,低碳发展成为共识,为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重要推手;三是国家对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和陕西省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不断出台。合阳县地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脆弱,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等生态文明建设顶层制度体系落地,生态环境必将迎来大保护、大治理和重大政策支持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美丽合阳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二、面临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阳县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总体仍处于高位,还将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难度增加,生态安全也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十三五”时期,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虽逐年持续改善,但成效还不稳固,受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压力较大。部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月均值变化较大,不能完全达标,距离“十四五”断面水质考核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由于县财力紧困,且缺乏项目资金支持,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设施建设欠账较大,仍然存在生活污水管网未全部覆盖等问题。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短板弱项,乡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四是生态环境监察、监测能力亟待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执法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能力建设与监管要求不相匹配。环境监管主要依靠传统手段,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监测技术力量薄弱,快速反应能力弱,环保科研、监测、执法、应急、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等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统筹协调机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原则,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构建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保护格局与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谱写合阳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质量改善为核心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相统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倒逼污染物减排和结构调整,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坚持减污增容并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最严格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实现问题、时间、区位、对象和措施“五个精准”。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扎实有序推进,巩固提升现有工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在“十四五”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落实改革各项举措,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三节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合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率大幅提高,土地、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控碳任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环境功能达标率显著提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展望到2035年,合阳县生态环境质量迈向更高水平,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

二、规划时限

规划时段:2021年—2025年

规划基准年:2020年

规划目标年:2025年

三、具体指标

表1 合阳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20年

(现状)

2025年

(目标)

环境

治理

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约束性

79.2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2

细颗粒物(PM2.5)浓度(ug/m3

约束性

40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3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ug/m3

预期性

66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4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84

90

5

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0

0

6

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预期性

0

0

7

地下水质量Ⅴ类水体比例(%)

预期性

0

0

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预期性

35

9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约束性

[54.76]1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10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约束性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11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约束性

[587.37]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12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约束性

[68.6]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约束性

[10]

应对气候变化

1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15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2.7)

[12]

16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

预期性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环境风险

防范

17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预期性

100

100

18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预期性

100

100

19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万枚)

预期性

0

0

20

县级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

预期性

100

100

生态保护修复

21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新EI)

预期性

稳中向好

22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11.8

13

23

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预期性

7.63

不降低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机制保障为手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培育绿色产业新动能,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布局,加强生态空间管控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渭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支撑引领和管控作用,强化规划管控,推动空间治理由指标性管控向质量管控和功能管控转变,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编制完成《合阳县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合阳县主体功能区划定位,合理调整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结构和布局,推进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着力构建生态青山绿水、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美丽的空间格局。

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陕政发〔2020〕11号)、《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渭政发〔2021〕35号)有关规定,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强化“三线一单”与空间规划的衔接,将“三线一单”作为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的重要依据。

二、调整结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立足绿色低碳发展新要求,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禁止开发区域,切实加强保护和监管;对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严控过剩产能,对县域内建材、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进行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煤炭资源优化整合和布局调整,不断提高煤矿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向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化煤矿转型升级。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实施重污染行业产能总量控制。强化源头管控,坚持工艺减排、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并重,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园区绿色升级改造,探索推行新建园区循环式建设。开展绿色低碳园区和绿色低碳工厂示范建设。

提升能源结构清洁低碳水平。坚持安全、高效、绿色、集约发展,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动煤炭产业向精深增值环保转变,加快煤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大力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支持碳纤维、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新技术新材料,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强力推动千兆瓦新能源基地建设,促进天润50兆瓦风电并网发电、2×30兆瓦生物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推广光伏下种植油用牡丹、食用菌等农光互补模式,有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完善绿色交通运输结构体系。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推进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使用,做好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到2025年,全县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80%以上。稳步推进区域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进大型电商和寄递企业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共享,逐步执行严格且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

优化农业结构投入。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推进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及堆沤腐熟还田等技术,优先开展就近就地还田。推广秸—饲—肥种养结合、秸—沼—肥能源生态、秸—菌—肥基质利用、秸—炭—肥还田改土等秸秆循环清洁利用技术。推广固化成型、生物气化、热解气化、炭化等能源化利用技术。鼓励将秸秆用于青贮、氨化、微贮、颗粒饲料制造等。探索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田残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进农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

第二节推进碳达峰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积极推动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根据省市碳达峰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合阳县生态环境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贯彻落实。积极开展碳达峰目标分解并加以落实,加快达峰进程。积极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创建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园等。

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认真落实中省市钢铁、建材、有色、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制定达峰目标,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强度对标活动。加大对二氧化碳减排重大项目和低碳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中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工程中心技术平台和现有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二、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控排。加快取缔现有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升级改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工艺技术,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推行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商场、体育馆、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建筑的节能改造,科学改造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有效控制公共建筑能耗,辐射带动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在用机动车管理,在重点路段、区域对柴油车开展常态化路检路查,在公交、出租、长途客运货运车等高排放车辆的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开展监督抽测。

控制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推进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到2025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6%。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大力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行业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落实新生产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限额要求。

控制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构建绿色低碳建筑体系,全面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广绿色建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装配式建筑。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强化新建建筑节能降耗。加大绿色低碳建筑管理,强化对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加大零碳建筑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开展煤层气甲烷、油气系统甲烷控制工作,推动建立煤矿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示范项目。实施全氟化碳等含氟温室气体和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推广六氟化硫替代技术。加强农田和畜禽养殖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

积极参与全省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响应省市要求,率先在发电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逐步将交易范围扩展到建材、有色等行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方面的作用。

三、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落实省市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推动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新格局。在农业、林业、水资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应对。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气候变化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敏感区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人体健康、生态安全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根据本县气候变化风险特征,完善区域防灾减灾及风险应对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提升城乡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统筹提升城乡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制定应对和防范措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教育宣传、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增加生态系统碳汇。持续实施生态空间治理重点工程,科学推进国土增绿,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努力提高森林质量,逐步提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碳汇储量。加强农田保育,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秸秆还田、精准耕作等保护性措施,增加农业土壤碳汇。加强湿地保护,增强湿地碳汇能力。

在“三线一单”工作中落实碳达峰要求和重点行业碳减排政策,强化“三线一单”与碳达峰方案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相统筹。落实中省将碳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要求。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单位监管并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完善低碳产品政府采购、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

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双降,落实渭南市实施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要求。制定工业、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减排协同控制方案,加强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积极落实省市推进排污许可制度与碳排放交易制度协同控制要求,充分发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作用。

第三节深化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

以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污染源治理,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统筹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

一、深化工业源污染防治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因地制宜,选取特色产业集群,梳理产业发展定位,推进综合整治,建设清洁化产业集群。推进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采取升级技术工艺、优化原辅料替代、梯级利用资源能源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优化煤炭消费结构,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深化现有燃煤设施及燃煤工业炉窑整治,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和质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持续推进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治理。加强建材、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工业锅炉综合整治和日常监管,严格控制水泥、砖瓦、石灰等行业物料储存、输送生产工艺过程中无组织排放。

系统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完善“源头—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推进“一行一策”管理,优化源头结构调整、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推进技术成熟的家具、机械设备制造、汽修、印刷等行业企业全面实施源头替代。全面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要求,持续开展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含挥发性有机物物料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密闭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根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引导企业建设适宜高效的末端治理设施,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和治理效率。结合行业污染排放特征和挥发性有机物物质光化学反应活性,兼顾恶臭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要求,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精准性、挥发性和有效性。

二、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

强化实施移动源污染整治。从源头推进交通体系清洁化,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强化在用机动车管理,严格落实城区车辆禁限行,持续开展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工作。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全面完善并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维护(I/M)制度。开展排放超标车违法行为管控执法。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整治,严格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登记管理制度,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成果,强化机械作业现场管控,严查工程机械超标排放和冒黑烟现象,禁用超标排放的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推进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

全面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强化油品储运销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油行为。鼓励企业夜间装卸油,倡导错时加油,适时出台夜间油价优惠政策。持续开展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管控,提高油气回收装置收集效率,推动老旧油气回收设施更新。

三、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严控生活面源污染。全面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控制,不断优化城市餐饮产业规划布局,严格执行居民楼附近餐饮服务单位布局管理。建立餐饮油烟长效监管机制,适时出台《合阳县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中心城区餐饮聚集区为重点,定期开展餐饮业油烟排放规范化抽查、整治。拟开设餐饮服务的建筑应设计建设专用烟道。城市建成区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溶剂使用源治理,加强汽修行业规范化整治,完善喷涂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取缔露天和敞开式汽修喷涂作业。推广使用低挥发性建筑涂料、油墨、胶黏剂等产品。倡导文明绿色祭祀,低碳过节,科学管控烟花爆竹燃放。

深化农业面源防控。探索推动农业大气氨排放控制,重点针对种植业、养殖业开展大气氨排放摸底调查并推动大气氨减排,探索建立大气氨规范化排放清单。稳步推进养殖圈舍封闭管理,推进粪污输送、存储及处理设施封闭处理和废气治理,加强源头防控,优化肥料、饲料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农业源氨排放。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露天焚烧查处力度,杜绝露天焚烧现象。严控农业秸秆露天焚烧,坚持“以用促禁、疏堵结合”,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形成环节配套、功能齐全的秸秆利用产业体系。

有效推进扬尘源污染管控。强化扬尘管控,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严控施工工地扬尘,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防治体系。控制道路扬尘,严格渣土、工程车辆规范化管理,分阶段整修未硬化及破损路面,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严管物料堆场扬尘。深化裸地扬尘治理,推进城市绿廊建设,到2025年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严格烟花爆竹燃放管理,修订烟花爆竹禁限放方案。落实全县范围内烟花爆竹合法销售、运输、燃放等环节的精确管理,大幅压缩烟花爆竹销售量。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巡查执法力度,尤其是加强春节、元宵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管控。

四、强化污染物协同防治

协同控制PM2.5和O3污染。持续加强PM2.5污染防治,到2025年,完成省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达指标,明确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任务,逐年公布达标任务进展情况。制定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实现PM2.5和O3的“双控双减”。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夏季臭氧秋冬颗粒物为重点时段,工业、能源、运输为重点领域,化工、工业涂装为重点行业,强化分区分时分类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鼓励错时生产、错季作业。抓好NOx和VOCs协同减排,建立并持续更新精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

加强其他污染物协同治理。加强工业臭气异味治理,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结合VOCs防治开展综合治理,推进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塑料制品等行业恶臭防治技术应用。推进工业烟气中三氧化硫、汞、铅、砷、镉等多种非常规污染物强效脱除技术研发应用。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氢氟碳化物(HCFCs)环境管理工作,鼓励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企业对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积极响应汾渭平原、关中地区应急联动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及预案,适时调整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建立轻、中度污染天气预警及应对机制。逐步扩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的实施范围,完善差异化管控机制和应急减排清单管理,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确保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及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严禁“一刀切”式停限产。开展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应急绩效提升行动,积极落实技术帮扶,加大支持力度,推进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到2025年底,基本消除D级企业。

第四节加快水环境治理,稳步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

坚持治防并举,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水环境风险防范、水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推进全县水环境质量改善。

一、强化水资源统筹管理

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断增强全社会节水保水意识,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水资源管理,逐步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切实抓好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节水减排,引导企业采用循环用水、废水再生利用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水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推进重点涉水企业实现中水再利用,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县城供水管网新建和改造修复力度,到2025年,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依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省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提高全县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十四五”期间,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省市考核要求。

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完善县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站扩容和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再生水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洒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利用。鼓励利用区域煤炭资源优势,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

二、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流域综合整治。落实“一断一策”水体达标方案。按照既定的《渭南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和《国考断面“一断一策”水体达标方案》,结合县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现状,分析问题成因,形成问题清单,强化精准治污,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推动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摸清县域内入河排污口基础底数,健全完善管理台账,逐步建立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监管机制,重点开展黄河干流、金水河和徐水河的排污口排查工作。在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按期完成黄河干流问题排污口整治工作。

全力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开展县城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严防“返黑返臭”。对群众反映或检查发现的疑似黑臭水体,严格调查、认真核实、扎实整改,确保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对所有县城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情况组织摸排,有序开展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三、深化工业水污染源治理

持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依法依规淘汰水污染不达标企业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对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日常监管,严控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未有效处理直接排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确保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有序开展煤炭、有色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鼓励支持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清洁化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

四、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集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生态养殖,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率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稳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化肥利用率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加强农业灌溉退水和养殖尾水监督管理,减少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五、强化生活污水治理

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开展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化整治,加快补齐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彻底整治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错漏混接问题,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水平。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有效降低污染浓度,提升入河污水水质。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全过程管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逐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六、开展水生态修复与建设

统筹“三水”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共治,制定实施重点河流湖库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切实保障生态流量,重要水文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不低于2020年现状。逐步开展重点湖库水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全面掌握重点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在支流入干流、重要排污口下游等关键区域,因地制宜利用再生水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河流水质。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落实《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制定工作,依法合理完成镇街所在地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深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对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公开,适时开展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工作,持续推进“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巩固地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成效,加快治理改造或替换不达标水源,确保饮水安全。

建立流域区域协作机制。强化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加强跨界水体协同治理,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严格落实《渭南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渭南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补偿实施方案,通过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地方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

提升水环境风险防范水平。加强县域内危险废弃物贮存处置、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重点污染源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效防范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

第五节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控、防范风险,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深入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全面提升监管能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深化土壤污染源头精准防控

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将省市下达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对象,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督促其积极开展土壤污染因子自行监测。鼓励支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废气管线改造。

二、实行农用地分类管理

完成耕地分类划定。按照未污染、轻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实施耕地分级分类管理,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3年年底前完成。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质量不下降、面积不减少,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推进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综合采取水肥调控、品种替代、退耕还林还草、结构调整等措施,不断加强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和评价,开展灌溉水水质定期监测和评价,确保粮食安全。

加强林草园地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

三、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

建立土壤调查评估制度。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强制调查制度,并提出污染物防治措施。建立现有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与评估制度,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门备案。

强化管理措施,落实监管责任。根据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并向社会公开。加强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腾退用地的土壤环境监管。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地块的土壤污染环境调查;确定有污染的,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要求。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充分利用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提升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四、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督促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按年度开展自行监测,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严守重金属污染行业准入关。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对治理后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依法关停。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并实施。

严防资源开发污染。对县域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及水泥用灰岩矿、建筑石料用砂岩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开展重点监管尾矿库的环境风险评估,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储备应急物资,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完善覆膜、压土、排水、堤坝加固等闭库措施。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农药污染,提高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推进降解农膜应用示范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推广0.01mm厚度农膜,提高残膜回收率。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继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健康养殖项目。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以及腾退工矿企业用地为重点,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优先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潜在高风险的地块,开展进一步调查和风险评估。

五、强化地下水监管和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渭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渭南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划定的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实行分区管理和保护,对发生过严重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煤炭开采区域施行严格保护,严禁破坏、浪费、污染和违法开发地下水。强化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推进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罐区、地下管道、污水处理设施、排污沟渠、危险废物贮存场、堆(渣)场等易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区域。严格地下水分区防渗措施,对未做防渗的,按照要求建设防渗设施;对防渗层坏损的,对坏损部位,按照不低于原防渗设计要求进行修补。2025年底前完成工业聚集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六、规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规范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与利用能力,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促进企业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危险废物内部循环利用。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和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制度。提升村镇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水平,提高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强化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到2025年,危险废物及城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煤炭采选等重点企业清洁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削减和资源化利用。以煤矸石为重点,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效率。强化重点行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健全固体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及综合利用链条。到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2%以上。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完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体系建设,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合理配置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集车、垃圾转运箱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社会化运营,建设6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

七、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贯彻落实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制定《合阳县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动精准施肥、科学用药,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化肥使用总量下降3%,农药用量减量5%。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8%、农药利用率提高3%。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编制与实施《合阳县畜禽养殖规划》、《合阳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推动种养结合和粪污综合利用,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加强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污染防治。编制《合阳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一张网”和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平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和监管试点。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持续推进农膜回收行动,以标准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促进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开展农膜区域性绿色补偿制度试点,加快可降解农膜应用示范,着力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持续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鼓励开展秸秆还田,以秸秆还田和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导,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农村生活污水依托就近城镇、园区或重点企业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及综合利用。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生活污水问题,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治理衔接,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以上。

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积极开展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优化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布局,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加大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设施。到2025年,建成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系统,90%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彻底解决农村垃圾乱堆乱放和收运处置问题。

第六节加快生态修复和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强化空间布局约束,加强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监管,严格生态环境准入。明显提升重点生态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提升重点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转化能力。以保护各类生态空间的主导生态功能为目标,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定期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和违法违规建设活动检查。系统性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生态问题生态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沿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构建河流岸线防护林体系。加快推进天然林、公益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加强水土流失敏感区保护修复,提升水土保持功能。

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点区域为主,结合农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持续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和预警,强化生物安全风险管控。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站点建设,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监控,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建设标准化野生动植物展示(宣教)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三、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严格管控现有矿山。按照省市及合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政策规定,加大县域范围内煤炭开采、水泥用石灰岩开采、建筑石料用砂岩及砖瓦用黏土等矿山巡查执法力度,督促落实技术改造、整合、关闭退出等主体责任。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落实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对受损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严控新建露天矿山;落实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创建的主体责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健全完善退出机制,依法依规推进涉及保护区内应退出矿业权全部退出,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配合省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试点。

开展营林造林及绿化工程。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以山脚线以北的山地为主,沿山势走向,对荒山荒坡,实行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营造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水源涵养林。推进黄河西岸绿廊建设、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同时提升沿黄防护林质量。推进矿山绿化工程,以桥山区域为重点,加大开山采石区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力度,推进桥山余脉水源涵养林修复区的建设。推动交通道路绿色长廊建设,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村道路以及铁路等交通沿线,坚持植树造林与环境整治、新建与补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道路绿化景观,抓好沿山道路两旁绿化,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形成大面积的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连接各个生态空间的绿色廊道。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

四、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行动,确保自然保护地安全

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原莘国古城环境问题整改进度,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销号。

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方式,加大湿地修复和保护力度,保持现有和新增湿地的自然性、连续性和生态完整性,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

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大黄河湿地、徐水河湿地公园、武帝山森林公园等保护区监管力度,建立违法违规问题台账,督促问题整改并进行销号管理。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增加投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2025年底,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并建立矢量数据库,完成本底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保护率达到65%以上,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监控,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五、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生态执法监督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监管。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和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核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水平。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违法开发建设活动以及毁林、捕猎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的要求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监管。

加强生态保护监(观)测网络建设。统筹优化生态监测站点布设,推动有条件的环境监测站点向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站点改造,与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协同开展生态监测网络建设。

六、加强桥山生态保护,有序开展生态示范创建

健全桥山生态保护体系。充分发挥桥山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及桥山保护中心职能职责,编制完成《合阳县桥山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健全桥山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调和齐抓共管机制。

提升生态创建水平。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扎实开展各类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分解、落实建设任务,有计划地推进各项重点建设工程,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产业,控制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意识等一系列措施增强经济实力、改善生态环境,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指标体系,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目标要求,到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第七节加强风险防范,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将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推进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健全环境应急体系,推动环境风险防控由应急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提升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一、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严把项目准入关。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风险防控与生态恢复。适时修编和县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重点河流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推进重点河流应急“一河一策”工作,摸清沿线风险源、敏感点和应急资源分布,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编制环境风险防控方案,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园区、企业风险防范管控。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治理制度,加强涉及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等重点行业、工业园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控,落实相关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强化园区分区风险管控,开展园区风险防范、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建立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清单,督促企业完善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设备。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强化企业应急管理的监督检查,严格企业生产过程、污染治理环节监管,加强环境风险预警提示,及时消除环境污染隐患。

二、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提升环境应急管理能力。明确环境应急管理职责,加强环境预警、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信息化能力水平,配置应急防护装备及调查取证设备。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提升应急储备能力。配合省、市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立环境应急物资、环境应急专家共享机制,推进水源地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试行物资储备信息动态化管理,掌握常用应急处置物资信息,形成应急处置物资持续应急供应能力。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强化部门应急联动,增强生态环境、应急、交通、水务、卫健、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环境应急联动能力,强化应急演练。

三、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处置

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与利用能力。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等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能力。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内容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促进企业、园区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延伸工艺链,提高危险废物内部循环利用率。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与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合阳县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覆盖农村地区,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监管,做到源头分类、规范消毒、应收尽收。完善医疗废物应急预案,细化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完善处置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做好重大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完善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完善危险废物许可证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有效衔接机制,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与应急处置技术支持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事中事后环境监管。依法将危险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四、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深入推进大宗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项目。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以煤矸石为重点,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开展非正规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强化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理,全面推进焚烧处理能力建设,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鼓励产业园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统筹各类垃圾处理。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后应由具备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集中转运,转运过程必须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

五、强化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

开展新污染物筛查、评估与环境监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等国家有关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标准和要求,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信息调查和环境危害评估。

加强新污染物防控。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淘汰和限制措施,强化绿色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推广应用。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含量限值。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国家认定的新污染物的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六、提升核与辐射监管水平

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建设全县放射源使用安全监控系统,对放射源实行跟踪管理,确保使用安全。加强电磁辐射和放射源使用单位执法监督检查,督促完善相关手续,健全闲置废弃放射源强制回收管理制度,提升放射源监管监测装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电磁辐射污染和放射性污染防治。

第八节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治理水平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共治格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加快补齐治理能力短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健全责任体系,开展全民环保行动

全面落实党政主体责任。贯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党委和政府承担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夯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保责任。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生产经营者应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承担污染治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重点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控平台联网。推动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注重源头防治污染,优化物料原料,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依规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提高治污能力和治污水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扎实开展排污许可企业自行监测检查与抽测。

完善全民参与体系。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社会团体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支持鼓励各类环保组织在文化宣教、公众参与、调研实践等方面实施公益项目。

二、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多方筹措资金,稳步提升区内生态环境监测能力。2025年年底前,健全区内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执法监测能力,满足污染源监测与环境监督执法需要。对照《陕西省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自查评估细则》,补齐应急监测设备和车辆,健全人员配置与机构,切实提高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噪声监测点位优化调整。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重点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三、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依法监管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执法机构职责,明确执法队伍属性,建立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引进专业执法人才,优化执法人员结构,完善教育培训和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推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强化执法案卷评查和评议考核,进一步推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程序规范化建设。

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移动执法系统应用与管理制度,加快全县执法队伍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完成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全覆盖,建立以移动执法系统为核心的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并与排污许可、建设项目管理等平台互联互通。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装备水平。做好执法人员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配发工作,落实生态环境执法制式服装着装要求。力争2025年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2020年版)》要求配齐配全执法装备。严格落实制式服装的配发机制和执法装备的报废、补充、更新制度,确保执法装备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

四、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规范开放的环境治理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重点推进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健全污水、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收费机制,完善差别化公用工程价格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环境治理信用建设。完善环境治理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建立完善合阳县企业环保信用名单,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分类分级监管,将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机构纳入环保信用评价范围。推行企业环境信用与金融信用挂钩,将环境信用作为企业信贷的重要参考。

完善政府财税支持政策。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明确财政部门在承担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支出责任,持续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式,重点向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全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倾斜。

五、深化创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党政领导责任,依法追责、终身追责。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探索考核结果运用新机制,强化正向激励,量化刚性问责。

强化主管部门能力建设。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源头监测、排污监督、超标预警等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共享和科技手段,提高执法和监管能力。从政治素养、专业本领、工作作风、责任品质四个方面实施“四铁工程”,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构建行政、刑事、民事“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体系,逐步建立涵盖出租者、投资者、采购者等主体的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案件筛查工作,依托人民法院,健全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制度,加强对环境资源新领域、新类型案件研究,推动完善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环评审批,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积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进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融合,形成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个名录、一套标准、一张表单、一个平台、一套数据”,实现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司法保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加大起诉力度,加强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依托人民法院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

第九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繁荣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丰富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利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广泛开展宣传和文化活动,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全面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大环境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研发推广环境文化产品。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逐步转变落后的生活风俗习惯,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企业环境治理先进技术交流培训,动员和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强化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意识,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风尚。

第五章 重大工程

为了实现规划的环境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实施的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十四五”期间,合阳县将规划实施一系列生态环保工程,以此来进一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

重点项目主要是指落实重大工程的主要项目,规划重点项目共计51项,总投资约131.2亿元,项目与投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

地点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亿元)

项目

单位

1

合阳县再生资源利用清洁园区建设项目

打造6万平方米的再生资源利用清洁园区,实现区域内再生资源可利用,增强城市发展承载力。一期建成汽车分解提炼中心,配置功能区、拆解区、提炼区、办公区、销售区。二期建设城市垃圾、建筑垃圾分解循环中心,配置仓储区、交易区、服务区、提炼区、集散区。三期进行分解提炼技术改扩能,优化提升车间、设备,技术保障等。提高县域内废旧车辆、垃圾、废品、废弃物再利用效能。

经开区

2021-2024

2.3

经开区

2

合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建设日处理70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总用地面积60亩,构筑物包括:格栅、提升泵房、沉砂池、调节池、A2/0池、二沉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消毒池等。

合阳县

2020-2022

1.1

住建局

3

合阳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黑池镇:修建日处理600m3镇级污水处理厂一座,占地面积约5亩;铺设配套管网约10km。污水处理厂建设内容包括污水、污泥处理及配套设备等。

黑池镇

2023-2025

0.2

黑池镇

政府

4

合阳县北方白鹭鸟类保护监测站建设项目

该项目主要建设珍禽馆、保护区鸟类监测管理站、3座湿地观鸟台及相关配套道路和山体绿化工程,扩大鸟类适生区。

洽川镇

2022-2024

0.3

自然

资源局

5

合阳县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

建设占地100亩,年处理1000万吨建筑垃圾处理场一个。

合阳县

2021-2023

0.6

城管局

6

合阳县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

建设日处理40吨的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一套,80立方米渗沥液分析池两个。

合阳县

2021-2022

0.1

城管局

7

合阳县洽川风景区垃圾转运处理站建设项目

1.洽管委:规划建设占地0.52公顷,垃圾转运量<150吨/日的垃圾转运处理站一座;配置转运车辆2辆,垃圾回收车辆2辆;配建10处固定垃圾收集点,200个垃圾箱。2.洽川镇:对6个村社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压缩处理,配套相关设备及压缩收集总站建设。

洽川镇

2022-2023

0.7

洽川镇

8

甘井镇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建设内容:(1)中心街道综合治理:甘井镇区中心街道长度约625米、620米、1245米三条道路红线向两侧拓展15米范围内道路、建筑物、景观环境、街道家具等整治提升。(2)拓宽三条道路。将尧中心镇区西街现状道路(宽度为8m)拓宽至20m,道路总长度约410m,提升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绿化、景观设施等。拓宽两条南北向道路,现状宽度约7m,拓宽后道路红线宽度为15m,西侧道路总长度为490m,东侧道路总长度570m。(3)新建两条道路宽度为15m、10m,总长度均为180m的农贸市场道路和附属基础设施建设。

甘井镇

2021-2022

0.4

甘井镇

9

合阳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改造工程

配套巷道污水管网铺设、终端处理等设施,包括管道开挖、填埋、修复等。

合阳县

2021-2022

2.3

农业

农村局

10

合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实施15个村(社区)85456米污水管网,设置检查井3842个,污水处理设施13座。

合阳县

2021-2023

0.96

农业

农村局

11

合阳县乡村建设行动项目

实施洽川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行动,建设城关街道办、黑池镇、金峪镇、洽川镇农业产业,道路、巷道硬化,垃圾转运、处理设施配置,污水处理末端建设及提升,村庄亮化,道路及巷道绿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改扩建,村级文化礼堂建设,镇村公共无害化公厕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

城关

街道办

黑池镇

金峪镇

洽川镇

2021-2022

3

农业农村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具体实施

12

合阳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

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村内道路硬化、修复、村庄亮化、美化、绿化提升、村级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振兴专项宣传。

各镇街

2020-2025

18.5

农业

农村局

13

合阳县农村农林废弃物生态化利用综合加工项目

新建农村农林废弃物生态化利用木塑复合材料、高密度纤维板、木工板生产线、新型洁净颗粒燃料生产线和有机肥生产。

合阳县

2021-2025

0.8

农业

农村局

14

同家庄镇三功合一建设项目

新建110平方标准化厕所1座、80平方标准化厕所1座、100平方标准化厕所1座(其中配有10立方化粪池一个;12立方米垃圾中转站一个;20平方环卫工道班房一个。

同家庄镇

2021-2022

0.05

同家庄镇

15

百良镇沿黄公路乡村振兴项目

以沿黄公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黄河生态保护为契机,乡村振兴为总目标。改善百良镇沿黄公路乡村整体风貌,提升村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打造合阳县域沿黄公路北段良好的门户形象,以生态绿化、景观小品、传统建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结合村庄肌理和地域文化,进行统一规划。运用“保、折、整、修、饰”等改造措施,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乡村环境。

百良镇

2021-2022

1.5

百良镇

16

坊镇灵井水库综合治理及周边村庄污水处理项目

灵井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两大部分,其中(1)水库除险加固坝体培土加高、溢洪道加固改造、库区清淤、坝坡绿化等;(2)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长度8千米,包括清淤工程、生态护坡、防护栏、绿色步道工程。其中疏挖淤泥工程量为14.4万立方米,生态护坡8千米,防护栏16千米,绿色步道20千米。周边灵井村、和阳村、三蒙社区三个村(社区)污水处理项目包括污水管网及末端处理设备。

坊镇

2021-2022

1.2

坊镇

17

坊镇乡村治理国家级示范项目

村内道路、村容村貌治理以及文体活动场所、乡村治理等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项目。

坊镇

2021-2022

0.6

坊镇

18

合阳县美丽乡村提升项目

重点实施215个村(社)农业产业、道路硬化、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无害化改厕、文化大礼堂等。

合阳县

2021-2022

7.5

农业

农村局

19

合阳县金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km2,其中新修坡改梯320hm2,生产道路28km,道路绿化28km,沟边埂30km:营造水保林4800hm2,栽植经济林800hm2;封禁治理2700hm2,封禁围栏2km,标志牌2座,落实管护人员5人,新建渠西社区、东马社区、良石村污水处理厂3座及污水处理辅助设施等。

甘井镇

城关街道办

和家庄镇

2021-2025

4.25

水务局

20

合阳县金水河支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

对全长2035米的金水河支沟的河道生态加固、生态湿地、绿色步道及配套管网实施等工程

合阳县

2021-2022

0.46

住建局

21

合阳县金水河生态林建设项目

在金水河流域选择2.2万亩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地适树进行造林,并进行封育、抚育、湿地恢复等。

城关街道办

2021-2025

1.2

自然

资源局

22

合阳县金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本项目位于合阳县金水河流域合阳县段,项目分为两项子工程:子项工程一:合阳县金水河路井段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含两部分:金水河路井段河道疏竣8000m、浆砌石河堤50000m3、生态修复91950m2

子项工程二:合阳县金水河河道走廊湿地工程位于金水河下河村段、朴鲁村段、紫光村段,总面积150000m2,其中坷道走廊湿地面积30000m2;河岸生态缓冲带长度6000km,面积120000m2

合阳县

2021-2020

1.61

生态

环境局

23

合阳县徐水河源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河段河道整治30km;生态清淤50万立方米;生态修复工程35平方公里;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8千米;徐水河沿线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污水治理等。

甘井镇

2021-2022

1.46

甘井镇

24

合阳县武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武帝山南麓水土治理项目

建设武帝山游客服务中心1800m2,佛绕梁山服务中心2000m2,潘家山服务中心1800m2,潘家山山林茶社接待点1200m2;建设主干道路32988.3米,一级步道12506.9米,二级步道6824.3米,防火道1261.5米;修建排水设施,引水管27.72千米,蓄水池1个,排水管23.04千米,景观水系1个,一体化污水处理2个;供电设施电缆17.6千米;在武帝山、梁山、潘家山新建瞭望塔3座,新建林火视频监控点25处。修建大型淤地坝一座;山坡栽植常绿树种500亩、栽植文冠树林200亩、绿篱10万m2;实施皇甫庄街道仿古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皇甫庄山货集散市场;打造关中特色民居一条街;发展黑镇窑洞农家乐;创建国家森林小镇,发展生态宜居、文化商贸、康养休闲三大主题产业;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金峪镇

2021-2025

32

自然

资源局

25

合阳县太枣沟生态涵养工程

实施面积2.2万亩的太枣沟生态治理及绿化工程

合阳县

2021-2022

0.44

自然

资源局

26

合阳县新民滩军垦沙堤提升工程

堤顶、堤坡培土、堤顶硬化、护坡植保措施10.88km

洽川镇

2021-2025

0.2

水务局

27

合阳县大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km2。其中新修坡改梯200hm2,生产道路10km,道路绿化10km;营造水保林1200hm2,栽植经济林200hm2,封禁治理400hm2,封禁围栏2km,标志牌1座,落实管护人员1人,

金峪镇

王村镇

2021-2025

1.3

水务局

28

合阳县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

淤地坝除险加固17座。其中骨干坝10座,中型坝5座,小型坝2座。

甘井镇

同家庄镇

2021-2025

0.35

水务局

29

合阳县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塌陷土地平整、植被绿化;建设沉陷区道路、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塌陷区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等。

王村镇

2021-2023

1.5

王村镇

30

合阳县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综合治理长度为99.8km的金水河、徐水河、大峪河、太枣河等。其中提防养护10.88km,修建提防llkm、护岸26km、护坡26km、河道清淤疏竣26km。

黑池镇

百良镇等

2021-2025

3.6

水务局

31

合阳县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系统工程

安装空气微站15台,高空瞭望系统4套,用电监控15套,建设合阳县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指挥中心和预警系统。

合阳县

2021-2022

0.05

生态

环境局

32

合阳县重点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

百良水库大坝加高培厚士方9万m3,溢洪道加闸10m,新建放水设施改造C25砼浇筑260m3;定国水库大坝加高培厚土方6.8万m3,溢洪道加闸22m,新建放水设施改造C25砼浇筑220m3,闸门2扇;红旗水库综合治理面积45km2,包括勘界、划定,绿化补植,围栏及监测系统建设:解决同家庄镇徐水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建设。

百良镇

金峪镇

同家庄镇

2021-2025

1.1

水务局

33

合阳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工程

水库大坝培厚加固,放水设施、溢洪道改造,坝肩防渗处理,防汛道路改造18km,信息化建设等。

红旗、定国等14座水库

2021-2025

1.08

水务局

34

合阳县煤矿排水利用工程

修建蓄水池、输水管道,将县域6座煤矿排水引至处理厂,处理后用于河道水资源补充和灌溉用水。

百良镇、王村镇、城关街道办等3个镇街

2021-2025

0.48

水务局

35

合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治理面积29.8km2,修筑坡改梯、配套生产道路、植物护埂、道路绿化等

城关

街道办

金峪镇

王村镇

新池镇

2021-2025

1

水务局

36

合阳县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项目

该项目治理露采矿企业8家,对12个废弃采砂场进行生态修复,采取边坡整治、场地平整、覆土复绿等工程措施,消除各类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对黄河河道、洽川湿地保护区、台源峰林保护区的不利影响。

和家庄镇

城关

街道办

洽川镇

黑池镇

新池镇

百良镇

坊 镇

2020-2025

1.03

自然资源局

37

合阳县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

保护塬面面积50km2。新建排水设施5处,沟边埂20km,新修砼道路5km,排水沟5km,道路绿化5km,栽植水保林2500hm2,栽植经济林200hm2

黑池镇

王村镇

2021-2025

2.5

水务局

38

合阳黄河西岸文化长廊示范带建设项目

以40多公里的沿黄公路及周边镇村为范围,依托沿黄历史文化、诗经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实沿施生态保护工程,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黄河风景和文化长廊。

黄公路及各镇

2021-2024

3.5

文旅局

39

合阳县黄河西岸生态走廊建设项目

项目规划主要以沿黄公路东西两侧为主,从太荔界至韩城界全长43公里,范围170km2。建设西山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区、沿黄公路生态走廊休闲区、黄河湿地恢复游学区、浮桥滨水游憩区、河滨路黄河文旅区、北方鹭岛生态保护区。

沿黄路东西两侧

2021-2025

7.87

自然

资源局

40

合阳县山水林田湖草修复与提升工程

打造洽川湿地及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黄河西岸山体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和徐水河全流域水土共保生态保护修复示范项目三大亮点工程。

合阳县

2021-2025

4.57

自然

资源局

41

沿黄公路合阳段道路景观综合提升改造工程

建设休闲观景台、路灯、景观标识牌、人造雕塑景观、道路两侧绿化等。

合阳县

2021-2025

6

洽川镇

42

合阳县342国道、合铜高速重点区域绿化项目

对面积2.8万亩的合阳县342国道、合铜高速重点域进行绿化。

合阳县

2021-2022

1.2

自然

资源局

43

合阳县徐水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衬砌改造干渠3条,总长9.45km,支渠3条,总长8km,斗渠34条,长度48.62km,农渠163条,长度112.56km,改造渠系建筑物1150座。

同家庄镇

百良镇

坊镇

2021-2023

0.56

水务局

44

合阳县节水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取水用户在线监视计量设施、取水计量在线监测系统.

金峪镇、城关街道办等12个镇街

2021-2025

0.86

水务局

45

合阳县申都供水升级改造二期工程

新增2眼水源井,井深350米;新建一级站厂房、管理房及500方蓄水池2座;新建三级站厂房;增设泵站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增设泵站流量、压力及水位等检测系统;新建消防设施、更新排水系统;更新改造14公里输电线路。

洽川镇

坊镇

2020-2022

0.46

供水

分公司

46

合阳县项村水厂提质改造工程

改造:拆除现状斜管及支架,新增絮凝段,改造沉淀段、改造一体化设备部现状排泥设施;拆除现状加药设施,新增絮凝及助凝系统;拆除现状管道80米,拆除阀门井四座。新建:新增一组絮凝过滤系统;车间内新建超滤膜系统;新增管式混合器、进出水流量及管道等附件。

项村

2020-2022

0.11

供水

分公司

47

合阳县集中人饮建设项目

建设覆盖全镇的集中人饮项目并配套管网、电力等设施

甘井镇

2021-2025

1

甘井镇

48

合阳县饮用水源地建设工程

新建水源地l处,建设调蓄池l座,容积230万m3

合阳县

2021-2022

3.43

水务局

49

黄河流域合阳县太枣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项目

生态修复工程:新建26座淤地坝,封禁6.03km2,坡面治理面积3km2,建设人工湿地5.65万m2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布置2套灌溉系统,铺设灌溉管道49.8km,新建调蓄水池7座,提升改造泵站6座,新建泵站4座,发展智能化田间节水灌溉面积6.2万亩。

农村污染防治工程:垃圾桶1488个,3t垃圾转运车4辆,新建临时垃圾转运点26座。配套布设污水管网115km,建设污水处理站13座。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河道疏浚4.89km,坡道治理1.6km。

良种繁育基地:在同家庄镇和白良镇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其中小麦1000亩,玉米600亩,花椒400亩。

智慧体系建设工程:新建智慧化管理系统1套。

合阳县

2021-2025

2.67

水务局(水土保持和移民中心)

50

合阳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黄河湿地退化林修复)

在黄河沿线西岸(涉及坊镇、洽川镇、新池镇、皇甫庄林场3镇7村1林场),人工造林1.33万亩,退化林修复0.75万亩,建设累计任务2.08万亩。

坊镇、洽川镇、新池镇、皇甫庄林场

2021-2025

0.36

自然

资源局

5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9座及其配套管网设施。

合阳县

2021 -2025

0.89

农业

农村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体部门,应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其它规划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领导和协调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将规划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合阳分局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在“十四五”期间与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推动应对环境变化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形成完整而有效的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相合拍。

明确职责分工。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对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对分工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部门间要密切协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跟踪进展情况。

推进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按照计划实施“十四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立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形成重大项目清单化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储备机制,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库,分期、分类实施,动态调整。优化重大项目审批服务机制,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有限保证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保障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持续优化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加大对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环境风险管控、生态修复、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和环境治理体系建立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新各类环保投融资方式,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第三节推进公众参与

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大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拓展公众参与渠道,通过群众走访、公示展示、民意调查等途径调动公众参与提升全县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在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建立有效沟通协商平台,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第四节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落实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总结。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进展、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实施持续跟踪,加强统筹调度,及时公开信息。把规划实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开展规划中期及终期评估。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定期报送机制,每年对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和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五节加大宣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解读。依法公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做好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发展5年行动计划宣传工作,广泛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响应和参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可开辟专版专栏,进一步加大保护环境、爱护卫生、文明生活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各级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水平。

第六节强化技术支撑

推进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大的环保人才队伍。强化基层环保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基层环保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汇聚公众智慧,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向相关专家进行专题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提升全县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