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省市县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项工作及早谋划,迅速行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开局向好。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稳”的基础更加牢靠,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三次产业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商贸经济基本稳定。
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4.1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比为6.0:27.7:66.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38.9%和56.4%,分别拉动GDP增长0.4、2.9和4.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我县举行了三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扎实做好新开工项目入库纳统工作,不断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2亿元,增长33.1%,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完成22.86亿元,增长35.0%;房地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5元,同比下降1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80亿元,同比增长7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97亿元,同比增长21.7%。三次产业投资占比分为9.8:40.6:49.6。民间投资完成6.46亿元,同比下降20.5%。技改投资完成1.19亿元,增长72.8%,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91亿元,同比增长60.7%。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一季度,我县紧抓春节消费旺季,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有序推进景区、商场、餐饮、酒店等恢复活力,力促市场消费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9%,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商贸四大行业中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0.4%,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1.1%、13.7%、和0.4%。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72亿元,增长28.8%,高于全市5.3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市场零售额3.71亿元,增长28.9%;乡村消费市场零售额130.1万元,增长8.5%,低于城镇20.4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完成2238.8万元,增长0.4%;商品零售完成3.50亿元,增长31.2%;从商品类别看,必需品及体育用品、汽车消费增长较快,其中:蔬菜类增长66.0%,粮油类增长48.0%,日用品类增长94.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6.0%,汽车类增长66.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5.3%。
二、“质”的转变逐渐显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工业生产量质双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独大一直是困扰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使得经济发展比较被动。一季度,我县三次产业比为6.0:27.7:66.3,与去年一季度相比,第二产业占比较快提升。一季度,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了6.3个百分点,对GDP的拉动释放出好的信号,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对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发展总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0、5.3个百分点。同时,我县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初显。一季度,我县2家文化体育娱乐业、1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拉动服务业增长0.5个百分点,成为规上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今年以来,合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春耕春播和田间管理,狠抓果畜等特色产业及病虫害防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86亿元,增长7.2%。其中种植业总产值完成7592万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完成1244万元,增长3.9%;畜牧业产值完成16349万元,增长9.1%;渔业总产值完成697万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2740万元,增长4.3%。设施农业稳步发展,提质增效显现,蔬菜面积1.04万亩、同比增长2.2%,产量2.37万吨,同比增长4.1%;畜牧生产平稳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716吨、1225吨、2.30万吨,分别增长15.8%、5.2%和0.4%。生猪存栏13.92万头、增长11.7%,出栏5.74万头、增长19.3%。
工业经济量质双提。一季度,我县工业增加值增长56.7%,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6%,高于全市21.2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迅速。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4.2%,采矿业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支撑。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3.5%。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69亿元,增长70.9%,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0.1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看,重工业延续上年四季度的高速增长态势。重工业实现产值9.37亿元,增长75.7%,重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6.7%,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产值0.31亿元,下降6.0%。从经济构成看,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7.12亿元,增长127.9%;非公有制企业完成产值2.57亿元,增长0.9%。从销售情况看,工业销售产值9.64亿元,产销率达到99.5%。从行业分类看,能源工业产值7.44亿元,增长93.9%,占比达76.8%;非能工业产值2.25亿元,增长22.4%,占比23.2%。从企业规模看,重点骨干企业增速大幅提高,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增长128.7%。
分行业看,煤炭开采业延续上年快速增长态势,增速达134.1%,在六大行业中增速排名第一;装备制造业增长69.7%,建材包装业增长16.5%,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7.5%,农产品加工业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受季节性生产因素及订单影响产值分别下降17.6%和35.0%。
建筑业生产持续稳定。一季度,全县资质建筑业企业在库15户,其中新增法人企业入库5户。一季度我县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55亿元,增长20.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890万元,同比增长22.7%,拉动GDP增速0.3个百分点。从市场需求看,建筑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继续回升。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建筑合同额6.22亿元,增长16.0%,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1.5个百分点。
三、“好”的保障持续给力,财政收支同步增长,金融信贷齐头并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39亿元,增长63.0%。税收总收入完成1.79亿元,增长51.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517万元,增长66.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155万元,增长39.4%,比重为57.2%;非税收入完成5362万元,增长122.9%,比重为42.8%。财政支出完成8.47亿元,增长7.0%。其中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7.6%。
金融运行持续稳健。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32亿元,增长1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9.02亿元,增长11.6%。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2.20亿元,增长15.9%。存贷比38.8%,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63.52亿元,增长12.2%。
“忧”的问题
一季度,我县经济总体开局良好,但是存在的产业结构不优、项目储备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商贸业缺乏活力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服务业拉动不足,持续恢复缓慢。一季度,我县三次产业比为6.0:27.7:66.3,三产服务业占比虽较去年下降5.3个百分点,但仍是三次产业的龙头老大。从增速看,第二产业增速最高达到14.1%,第三产业增速6.0%,低于二产8.1个百分点。从贡献看,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分别是4.7%、38.9%和56.4%,三产占比大,直接决定了一季度GDP的增速,但由于三产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持续恢复缓慢,增长有限,对经济的拉动不突出,导致我县一季度GDP的增速偏低。
二是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畜牧业发展行情不佳。一是去冬今春全县降水偏少,土壤耕作层墒情差,越冬小麦生长弱,苗情不如往年同期。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机械耕作费用和农村雇用劳动力的工资费用逐年增加,各种费用的增加抵减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三是畜产品价格走低。今春以来,猪肉价格低于上年,而养猪成本却居高不下,养猪利润下降,农民添栏的动力不足,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资金短缺,经营困难。
三是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后劲缺乏。一是投资稳增长压力较大。受前两年脱贫攻坚大项目及澄合煤矿、山阳煤矿、西卓子煤矿等重大项目支撑,我县投资基数过大,随着重大项目的竣工,今年后半年投资要保持稳增长的压力较大。二是新入库项目规模偏小。2月份全县入库项目2个,3月当月全县入库项目31个。新入库的项目中5000万以上项目9个,平均投资额8000万左右,其余24个项目均为5000万以下投资额,新入库项目平均规模只有4400万,大项目储备不足,新入库项目规模偏小,项目接续处于断档期。
四是商贸业缺乏活力,限下部分有待挖掘。一是商贸业恢复持续性较长。在新一轮疫情冲击下,全国多地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强化人员流动管控,对我县接触性消费行业带来持续影响,旅游文化业、消费市场均恢复缓慢,住宿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旅游业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受到疫情直接冲击,一季度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0.4%,持续恢复动能乏力。二是限下消费支撑不足。一季度,从调查的32家限下商贸企业营业收入看,14家销售额下降,主要是疫情导致社会劳动力需求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外及县域内打零工人员减少,农村消费能力下降,乡村及限下消费乏力。一季度限下商贸企业对消费市场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明显,拉动消费市场增长力度有限。
“解”的对策
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灵活施策,及时解决,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短板弱项,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结合我县的地域发展特点,首先应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以九眼莲、富硒小米为代表的名牌农产品,加快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一批战略型新兴企业来合落户,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二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夯实农业基础,做特做优农业。一是抓好春耕春管确保夏粮丰收。按照“抢抓关键时期、突出重点区域、实施分级防控”策略,依托社会化防治组织,积极开展小麦春管强管科技壮苗工作,做好小麦春灌、施肥工作,运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药物喷施,预防小麦常见病,在抢抓麦田化学除草的同时继续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把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到位,打赢麦田管理第一仗,夯实夏粮丰产基础。二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优九眼莲、油用牡丹、红提葡萄、东雷红薯、富硒小米、合阳苹果等农业产业,突出县域发展特色。
激发投资后劲,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全面梳理全县项目盘子,按照“续建项目抓投资,新建项目抓开工、建成项目抓投运”的总要求,及时调度,力争各类项目尽早开工。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紧盯全年116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大龙网跨境电商产业园、年产1000兆瓦光伏支架、西卓子煤矿产能置换等项目进度,优化重点项目审批流程,确保所有重点项目全速建设。三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相关部门、施工单位要对标全年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在抓好项目建设环境的同时,加强沟通协作,合力推动项目顺利开工,如期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平稳推进。
释放市场活力,挖掘内需潜力。一是商贸流通企业要提升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不同层次消费品供给,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利用店庆、传统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发掘消费市场潜力。三是在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条件下,应大力挖掘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消费驱动,引导新阳光、金辉尚悦城、大润发等中大型连锁超市开展消费促销活,做好扶贫消费、农产品推广、发展壮大旅游、电商等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