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又到了《我和我的扶贫故事》电视访谈的时间,今天我们请到的是百良镇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育春。
主持人:王书记,你好?
王育春: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育春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担任莘村驻村第一书记,近几年,莘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王书记你能不能就莘村的发展情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16年开始在莘村派驻第一书记。2016度年扶持莘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发放花椒苗木补助每户50元,发放节柴灶200台,发放小麦良种18吨;2017年度发放春播玉米良种800余亩、地膜1200公斤;2018年秋播为贫困户发放小麦良种380袋;结合绿色防控项目向莘村配备杀虫灯5盏。在全国第六个“扶贫日”活动中,结合单位的2019年产业扶贫园科技提升项目(土壤改良),为莘村群众送去质优价廉的复合肥49吨,有机肥31吨。围绕全村花椒、红薯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共开展经济作物高产、管理等技术培训60余场次,发放各类资料13000余份。技能培训(编制、厨艺)50余场次,发放物资600余份。逢年过节,慰问了村上的五保户、生活较困难的贫困户,并送上了过节期间的物品。
四年来为莘村投资资金40余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协调各类扶贫项目新打机井三眼,建水塔一座,水池两个,铺设配套管道;推平生产道路20余公里;铺设巷道路面共计1300米及陌西路扩宽;涝池改造工程。
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0.98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全村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0.6920万元,比上年增长8.1%。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7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全村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0.7350万元,比上年增长6.2%。
主持人:王书记,听了您刚才的介绍,莘村这几年在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令人嘱目的成绩,这当中肯定也凝聚了您大量的心血。
王育春:莘村能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这个过程当中镇村干部和广大基层群众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19年11月底,莘村贫困户马养民家中因电路老化,突发火灾,在发生火灾之时单位人员正好在村开展扶贫工作,我听到此消息后,立即召集所有帮扶干部前去救火,随后我向单位进行专题汇报,单位组织了捐款捐物,为其家庭送上了生活用品、衣物及慰问金3000元。随后又多次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为马养民家申请临时救助金和危房改造,在寒冷的冬季为期家庭送上组织的关怀。
主持人:王书记,农业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关健,您能不能就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有效做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王育春:莘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2户1205人。已脱贫294户1177人,现有贫困户18户28人。在脱贫攻坚中主要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建强党支部凝聚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两委班子团结,为村上经济发展和服务好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两年莘村红薯产业及加工得到了社会认可,销量可观,为增加村民收入,我单位结合实际投入资金6万元,在全村发展红薯产业1000余亩,发放地膜3800公斤。扶持合作社一个,主要以带动贫困户统一纯手工加工、销售等服务。并围绕全村花椒、红薯等产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主持人:王书记,听了您的介绍,可以看出您对村上的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了信心,对所有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是信心满满,下一步村上如何发展,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就这方面情况你大家介绍一下。
王育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莘村目前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下一步,我们将一是在产业规模上狠下功夫。在现有花椒规模的基础上,利用花椒园区的技术优势,新发展花椒500亩。二是在基础上狠下功夫。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力实施,新铺设暗管输水管道,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筑牢群众增收的“铁栅栏”。三是在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以苏陕协作项目为契机,加快建设花椒、红薯深加工,进一步延长花椒、红薯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四是在提升环境上狠下功夫。以农村危改和改厕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五化步伐,实现“宜居、宜业、宜人”的农村新环境。
主持人:很高兴,今天?书记给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他扶贫路上的感人事迹,可以说非常感人,再次感谢?书记能够百忙之中和我们分享他的的扶贫故事。观众朋友们再见。
王育春:观众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