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为了更好的讲好合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合阳县委组织部与县融媒体中心从3月联合开设了电视专栏《我和我的扶贫故事》,目前已播出12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邀请10名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走进演播厅,与观众朋友们面对面,讲述他们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感人事迹。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的是路井镇卓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扬。
主持人:杨书记,你好?
杨扬: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杨扬从2018年开始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工作积极努力,近二、三年,卓里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收入明显提高,杨书记你能不能就近几年村里发展情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杨扬:我是2018年3月开始根据组织安排,到路井镇卓里村担任第一书记。卓里村在路井镇东南角,距离路井镇还有7.5公里,可以说是合阳县比较偏僻的一个小村子。我到这边来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村子,单位同事们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小村子。第一天来这里报到,感觉好远好远,也可能是第一次来,总感觉七拐八拐也到不了。到村子之后,在村部与村支部书记简单交流之后,便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到村开展工作,首先要摸清村情,我跟驻村工作队的另外两名同志便开始进村入户,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卓里村一共有八个村民小组,340户人,1105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9户,252人。全村耕地面积3568亩,属于灌溉区,可以灌溉。但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灌溉渠道老化,年久失修,造成群众灌溉成本过高,交地过程中有一部分水渗漏到渠道中了。生产道路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之后,泥泞不堪,给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村部公共设施不够齐全,卫生室设备陈旧不全,甚至在村部连上厕所的地方都没有,早上起来得跑到野地里去。这边靠近大荔,农民地里果树面积比较大,但部分果树都开始老化,投入的成本与收益不配套,一样的投资了很多,但是产能却很有限,也就是说果业发展没有特色,跟着别人的路子走,比种田能好点,但是又算不上高收入。在走访中还发现,这边的能工巧匠比较多,砖瓦工,泥水匠,木匠,但是都是在附近打打工,时断时续,收入也不稳定。根据我们走访的情况,然后又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交流,决定对制约卓里村发展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目前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田地这一块再进行科学规划。
我们联系包联单位及相关部门,近几年共铺设生产道路两条,卓里-安家堡村,卓里-党定村,共计2100米,修葺陈旧老化灌溉渠道4000多米。针对村卫生室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的问题,包联单位中医院进行物资捐赠,充实完善村卫生室设备。对村部没有公共卫生厕所的情况,2018年立即开始着手选址、规划、修建,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标准化公厕的建设。还根据人社部门的培训,组织相关能工巧匠进行系统深入学习,推荐他们到外地、发达地区务工,赚取更多的务工收入。今年我们还根据卓里村的情况,在包联单位中医院的协助下,联系卫健局、农业局等部门,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卓里蟠枣产业园,共建设设施大棚6座,机井一眼及其周边灌溉配套设施。
这两年还对村部文化广场进行补充完善,增加了公告公示栏6个,旗杆一座,阵地建设进行提升,党员活动阵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改造到位。
主持人:杨书记,听了您刚才的介绍,卓里村这几年在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令人嘱目的成绩,这当天肯定也凝聚了您大量的心血。
杨扬:卓里村能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今年前半年开始建设卓里蟠枣产业园的时候,我感觉全村村民都有了干劲了,眼里全是希望,大家干啥都积极了,都有了动力了。在开始筹划阶段,那一段时间天还比较冷,我跟支书熬夜商讨商议建设方案,因为工程催得比较紧,不早早落实就有可能耽误今年的发展,正商议着,村妇女主任安小梅阿姨端来了两碗饺子,原来她从医院回来,看到村委会的灯还亮着,从窗户看到我们俩还趴在电脑跟前工作,就直接回家做了两碗热腾腾的饺子,说真的,那会鼻子一酸,感觉很感动,并不是只有我们两个人孤军作战。这个设计方案做好了,接下来的施工又成了问题,附近有挖掘机,却没有挖土方大棚的技术,最后打听到大荔县高明镇有个技艺高湛的师傅,连夜与村支书、支委忙锁叔一同前往,结果人家档期满满,但都是一些小活,在我们再三动情的恳求下答应我们第二天先到村里实施这几个大棚的修建,那一夜,从高明回路井的时间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再然后,就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我们的枣树苗回来的有点晚,三千株枣树苗需要在三天之内全部种到地理。这下人工成了大问题,到多人都外出务工了,而且又适逢春灌期,根本找不到劳工,就算是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全部上手,人手也不够,更何况我们还不怎么会弄,万一操作不当,成活率下降,那可是大家的希望啊。这时候妇女主任又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说,人手不够我来给咱找,这是关系咱们村的发展的大事,总不能眼看着这些苗子毁在地头吧。实在没有办法,也就是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妇女主任安小梅一组,信息员郭小洽一组他们俩一个跑南边巷,一个跑北边巷,挨门齐户的找劳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果一晚上下来就动员了45个劳动力,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大家在家吃过早饭之后就全部汇集到产业园附近,看到这场面,我下巴都快惊掉了,这么多人,本来是三天完成的任务硬是两天就栽完了。看到这种景象,我觉得卓里村距离摆脱贫困真的不远了。还有,今年春季修路挖机井的时候,因为还有迎检工作要做,忙锁叔因为写不了东西,便主动请缨照看工地,顺带监工。他在寒风中坚持在工地一线查看,测路的宽度,看路的厚度,还关心着机井那边的进度,蓄水池的水够不够,第五天我去工地看的时候,发现忙锁叔的耳朵根手都冻烂了,我当时还傻傻的问了一句,叔,疼不疼。忙锁叔笑着说,不疼,这点伤不算事,你赶紧回去整资料去,这边我盯着,你放心。你这娃娃家不敢冻了。我也就把工地上的事交给他,回去到房间整理资料去了。现在感觉,卓里村的事能干前去,能干好,根本不是我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是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团结一致的功劳,是卓里村村民团结一心、辛勤奋斗的功劳。再此,对大家的努力表示感谢。
主持人:杨书记,农业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关健,您能不能就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有效做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杨扬:恩,您这一点说的非常正确,党建引领脱贫,产业稳定脱贫,就业促进脱贫,兜底保障脱贫。我就这几方面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认识。党建引领脱贫,就是要有一个政策方向来引导大家,方向正确了,就算慢一点,也比盲目的发展效益要来的更快。在驻村以来,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学习国务院关于三农的最近政策指导,外出学习,了解动向,然后制定适合卓里村发展的年度计划,三年规划。使我们的努力在同一个点上,奋战在同一条线上,发展在同一个面上。
产业稳定脱贫,农业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保证人均一亩林果园,是保证大家能够长期增收一项重要措施。这几年脱贫政策都很好,新发展产业还有补助款可以领。针对卓里村当地的土壤结构、空气、环境湿度、气候温度等,最近两年大家发展了不少珍珠油桃、青翠李子、丰园红大杏等特色鲜明、收益良好的新产业。其实,农民们还是希望发展经济果园的,但是目前因为资金的问题,卓里村这一片还没有成型的、连片的设施农业,对于抗灾这一方面显得有些薄弱,像2018年的霜冻,今年的霜冻,都对农户的积极性打击很大,大家辛辛苦苦的投资那么多,浇地、施肥、修建,一场霜冻就把大家打回原形,甚至更惨。所以连片的、成型的设施农业就显得极为重要,迫在眉睫。
就业促进脱贫,对卓里村有劳动能力有有外出意向的人群,联系人社局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联系对口的工作单位,这已使得35户贫困户家庭利用外出务工大幅度提高收入,摆脱贫困。
兜底保障脱贫,对于村里家庭情况确实困难,又没有劳动力的或者仅有弱劳动能力的家庭实行低保保障。对于没有子女,家中仅有一人,年龄又过大没有劳动能力的三户进行五保兜底保障。目前三人还都在村里生活,没有集中到县城敬老院。
通过大致这几方面的工作,我们卓里村完成减贫任务68户,目前仅剩3户贫困户,预计今年全部脱贫。
主持人:杨书记,听了您的介绍,可以看出您对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了信心,对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是信心满满,下一步如何发展,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就这方面情况你大家介绍一下。
杨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卓里村目前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卓里蟠枣产业园,继续加大投入,继续扩建产业园,将目前的设施大棚发展到10座,然后再扩建20座日光冷棚,冷棚的投资小,收益快,等我们合作社自己有了钱,我们再循环扩建,在增加设施大棚,增加冷棚。要改变卓里村没有设施农业的旧貌,让大棚在卓里的地面上拔地而起,连片而动,不光是让贫困户加入进来,还要让更多的农民都加入进来,让全村农民齐心协力,摆脱贫困,迈向小康,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户也不落,一人也不丢。
主持人:很高兴,今天杨扬书记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他扶贫路上的感人事迹,可以说非常感人,再次感谢杨书记能够百忙之中和我们分享他的的扶贫故事。观众朋友们再见。
杨扬:观众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