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扶贫故事
—要靠真心 更要靠实干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县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干部李旭亮,现担任路井镇西王社区第一书记。自2017年驻村扶贫以来,我牢记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办好为民实事、提升治理水平、发展集体经济五项职责任务,践行初心使命,当好第一书记。
什么是书记?“书记”这个党内称谓,我理解为深含服务之意、警示之意,随时提醒我是党内的一员,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党的。
扎根基层去扶贫
2017年,精准扶贫,如火如荼;脱贫攻坚,鏖战正酣。此时,我在单位项目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忙碌而有序,生活安逸而恬静。当我听到单位即将召开动员大会、确定人选时,我热血沸腾。虽然我在县城工作生活,但是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我也认为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于是我便主动请缨,最终,我成为了扶贫战线上的一员。
自认为对农村贫困情况心中有数的我,第一次踏上西王这片土地,面对坑坑洼洼的路面、摇摇欲坠的村部、破落的村庄、萧条的巷道、贫困的村民时,我非常震惊,当时,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瞬间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和困惑,我在心底暗想,怎么会是这样的情况?怎么会还有这样的落后的村子?我也在心底呐喊,我该怎么做?我能怎么做?我从哪里开始做?才能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打牢基础谋长远
刚到任的我在村卫生室找到了村支书,请他带着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谁知最后没有回到村委会,又回到了村卫生室。我才明白,原来,这个村子连个村部都没有,更不用说活动场所了。这间卫生室承担着“多种功能”。村两委连办公场所都没有,阵地都没有,怎么指挥作战,怎么打好脱贫攻坚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第一件事就是从修建村部开始,我认为,只有筑牢了阵地,才能谋取长远发展。
于是,我争取选派单位项目资金40万元,给西王人民盖村部。因为资金有限,所以选施工队就成了难题,既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节约资金。接着就是选址、测量、施工,这对于一个没有相关经验的我来说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我每天就吃住在工地,主动当帮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西王的村部终于如期建成。我盯着新落成的村部,看着远处的鞭炮响起,听着乡亲们的喝彩声,不知是辛酸的泪,还是幸福的泪,那一刻喷薄而出,顺脸而下,洒落西王。
而这仅仅是开始。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看着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只能踏着泥泞的土路进行出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打通脱贫致富的路,打通与精彩沟通的桥梁。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我先后协调移民、扶贫、交通等有关部门为西王累计投入资金950余万元,进行整村推进。实施了党建提升工程、修建了文化大礼堂、建好了公共卫生间、铺筑了4000平方米的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铺设污水管道3.2千米,新修了灌溉水渠6千米,硬化生产生活道路5公里,全面改造提升了5条主要巷道,修建景观涝池2座,化粪池3个,栽植绿化各类苗木7200余株,清运垃圾4000余方,铺设道牙5880米,修复改造墙体345米,墙体刷白9000余平方,铺筑渗水砖7000平方,道路加宽800米,修建花围树围600米,建设文化宣传墙740米,树立文化石一座,新建停车场2处,加固修复老城门2处。村容村貌发生了彻底改观。使得西王社区彻底变了样,西王的经济逐渐活跃起来,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产业发展助脱贫
基础设施建好了,村容村貌改观了。可是村民的脱贫之路在哪里?我苦思冥想,百思不解。于是通过一次次座谈交流、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电话沟通,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最终确定了调整产业、依托科技、因人而异的脱贫之路。
思路清了,方向明了。我依托选派单位,在社区开展产业技术培训7场次,培训群众500余人次,免费发放科技书籍及宣传册近千份,化肥400余袋;同时创新性实施派驻果树专家指导制度,在产业示范园区醒目位置设立了专家咨询联系公示牌,方便群众及时进行电话咨询。2018年,新发展秦王鲜桃1000亩,发展核桃等杂果350亩,酥梨300亩,保持苹果面积在400亩,成功培育了鲜桃、苹果、核桃、酥梨四大主导产业,构建了“四廊八带”的产业格局,基本上达到了人均一亩园,年人均果业收入上千元,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王二喜的贫困户,他本人有种植技术,因老妈年龄大、身子弱,需要他在家照顾,不能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微薄,因琐事与妻子吵架,妻子一气之下外出务工,联系不上,儿子也不愿回这贫穷的家,他一个人在家显得意志消沉、郁郁寡欢。根据他的情况,我多方奔走、考察调研,为他争取到景观葫芦的订单式种植和光伏发电项目,通过讲利害、举例子、明前景。贫困户王二喜终于被我执着的精神感动了,跟着我去洽川葫芦专业合作社,听了合作社负责人李菲的详细介绍,他被打动了,积极种植、精心呵护,当年喜获丰收,增收1万多元,如今他媳妇也回来跟他一起奋斗、儿子也结了婚,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如今其乐融融的一家,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我的付出感到自豪!
情系百姓得民心
我的工作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要靠真心、更要靠实干”。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始终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干,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三组农户王问奇的妻子郭变花,因车祸导致下身瘫痪,看病吃药花费大。我得知情况后,马上到其家了解情况,去县镇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在最短的时间里,为他们申请下临时救助,每月低保金773元,解决了王问奇的心病。五组贫困户王喜运的孙子王军政,行动不便,常年卧病在床,让其孙子晒太阳、串串门是他最大的心愿。我在走访中得知道了老人的心愿,利用去县上开会的时间去残联说明情况,为王军政争取到了一辆轮椅。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贫困户王富成大晚上急匆匆前来找我,原来他老伴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每天都要服药,现有的药服完了,身体感到不适,急需药品,但是因为买不到药,家人急的团团转,我了解情况后迅速驱车赶往县城,为他买来药品,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村里的老人逢人就说“小李书记真不错,把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节假日到了,我心里想的还是贫困家庭。在“六一”、“七一”、“重阳节”来临之际,我都会去慰问贫困儿童、贫困党员、为老人们送去崭新的棉衣。在我的带动和感召下,关心贫困户、关爱贫困家庭的温暖和阳光在西王荡漾,群众脱贫致富有了信心、有了方向。
疫情防控显担当
今年大年初一,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我迅速吹响“集结号”,动员社区党员干部率先取消春节休假,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初一一大早,我准备了口罩、消毒液、温度计等防护物品来到村里,与社区主要干部一起商量,当即召集社区两委干部,成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组建了党员先锋队、签下了疫情防控请战书、设置了党员模范先锋岗,开展了人居环境大整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冠疫情,我和社区党员干部昼夜值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对出入人员逐一进行检测体温,劝返外来车辆人员,坚决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2月3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西王社区党员干部积极给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在全社区引发强烈共鸣。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冲的上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是抗击疫情特殊时期最真实的表达,大大增强了社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牢记责任守初心
回顾近4年来的驻村生活,我始终心系脱贫攻坚,情系贫困群众,与“两委”一班人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增收,抓基础设施改善,促美丽乡村建设,我所包联的西王社区也于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我也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优秀第一书记。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今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全力冲刺”的关键时期,作为第一书记,我坚决做到人在岗位、心在状态、身在战场,切实扛起政治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